
职 称:教授级高工
学 位:博士
研究领域:高层与复杂结构、防震减灾与振动控制、装配式结构
办公地点:广州大学减振防灾与安全实验室408室
办公电话:020-86395053
电子邮箱: gzlfj@126.com liufujun@gzhu.edu.cn
个人简介:
刘付钧,男,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教授,博士生导师,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、总工程师。广东省杰出工程勘察设计师,广州市高层次人才(优秀专家)。主持的重大工程设计及顾问项目超过50项,其中2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近30项,包括广州东塔(532m)、深圳华润总部大楼(400m)、广州维多利广场(228m)等,获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一等奖1项,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项,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3项。主要科技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广东省建设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、三等奖各1项等。已授权发明专利10项,实用新型专利48项。主编标准规范3本,参编标准规范4本。在国内外SCI、EI、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34篇。
学术兼职:
全国建筑减隔震专家工作部委员
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结构委员会委员
广东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
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减隔震专业委员会主任
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
广州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结构与抗震专委会秘书长
教育背景:
1989-1993,华南理工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,获工学学士学位
2000-2002,华南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,获工学硕士学位
2003-2008,华南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,获工学博士学位
职业经历:
1993.7-2007.8,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,副院长、结构总工程师
2007.9-2010.9,广州越秀地产股份有限公司,从事技术管理工作
2010.10-2023.2,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,副总经理、常务副总工程师
2023.3-至今,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教授,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、总工程师
科研服务:
1.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,高性能海洋基础设施支撑结构新体系与设计方法,参加
2. 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团队项目,基于预模一体化技术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体系研发及产业化,主持
3. 广州市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项目,预模一体化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业化体系(PI体系)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,主持
4. 广州市越秀区创新领军团队项目,基于免模装配一体化技术的 新型建筑工业化体系及产业化研发创新团队,主持
5.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筑节能分项基金项目,预模一体化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业化体系(PI体系)基础研究,主持
6.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项目,带悬臂肘节黏滞减震层超高层结构体系减震机理及性能研究,参加
研究成果:
1. 获奖及荣誉
科研奖励:
(1)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: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化成套关键技术与应用,2021(6)
(2)第五届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一等奖:广州维多利广场,2007(1)
(3)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:超高性能混凝土(UHPC)与自密实混凝土(UHP-SCC)的研发应用及其超高泵送技术,2010(11)
(4)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:新型消能框架系统的应用及关键技术研究,2022(1)
(5)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:带消能墙框架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应用,2016(1)
(6)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: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技术规程,2020(9)
(7)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:错位层间隔震结构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,2022(1)
(8)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:结构思享会系列--广东复杂结构研究和应用,2022(2)
(9)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:新型消能框架系统的应用及关键技术研究,2021(1)
(10)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:隔震结构基于中震的时程设计关键问题研究,2020(1)
荣誉及人才称号:
(1)广东省杰出工程勘察设计师,2021
(2)广州市高层次人才(优秀专家),2019
(3)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带头人,2017
(4)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,2017
2. 标准规范
(1)主编:广东省标准《笼模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》(DBJ/T 15-203-2020),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《成型格网箍筋应用技术规程》(T/CECS 673-2020),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《免模装配一体化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技术规程》(T/CECS 949-2021)
(2)参编:国家标准《建筑隔震设计标准》(GBT 51408-2021),广东省标准《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》(DBJ/T 15-151-2019),广东省标准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技术规程》(DBJ/T 15-155-2019),广东省标准《钢筋混凝土异形柱设计规程》(DBJ/T15-15-95)
3.近期发表的期刊文章
(1)Mingzhe Cui, Xin Nie, Jiansheng Fan, Shengyong Li, Jun Liufu*, Zhonghai Huang.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hear performance of RC beams reinforced with welded reinforcement grids[J].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, 2019, 203: 377-391.
(2)Xiao-Qiang Chen, Shao-Ming Lin, Yun Zhou, Jun Liufu*.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n new parallel cantilever-toggle viscous in high-rise building[J].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(ISPECE 2021), 2021, 12080: 120801G-1-120801G-5.
(3)刘付钧*, 吴金妹, 李东存, 谭智诚, 李毫安, 黄元根, 钟明. 非对称大跨度水平斜置连体高层结构受力性能研究[J]. 建筑结构学报, 2021, 42(12): 173-184.
(4)崔明哲, 刘付钧*, 樊健生, 聂建国, 李盛勇, 黄忠海. 焊接钢筋网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受剪性能试验研究[J]. 建筑结构学报, 2018, 39(12): 39-47.
(5)黄忠海, 刘付钧*, 李盛勇, 李志山. 深圳湾总部大楼罕遇地震作用弹塑性分析[J]. 建筑结构学报, 2016, 37(02): 19-25.
(6)曹胜涛, 李志山, 刘付钧*. 一种非比例振型阻尼模型及在大规模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[J]. 工程力学, 2018, 35(11): 162-171.
(7)曹胜涛, 李志山, 刘付钧*, 黄忠海. 基于Bouc-Wen模型的消能减震结构显式非线性时程分析[J]. 工程力学, 2019, 36(S1): 17-24.
(8)李盛勇, 聂建国, 刘付钧*, 胡红松, 樊健生, 邵大成, 喻德明. 外包多腔钢板-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[J]. 土木工程学报, 2013, 46(10):26-38.
(9)许立言, 聂鑫, 樊健生, 刘付钧*, 李盛勇, 黄忠海. 新型低屈服钢剪切阻尼器试验研究[J]. 清华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16, 56(09):991-996.
(10)聂建国, 胡红松, 李盛勇, 刘付钧*, 樊健生, 陶慕轩, 邵大成, 喻德明. 方钢管混凝土暗柱内嵌钢板-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[J]. 建筑结构学报, 2013, 34(01):52-60.